老屋挽歌
————
□∕文:周斌
蓦然回首,老屋踪影难觅。思之惊心,老屋竟然灭失。欲哭无泪,悲泣挽歌一曲。
老屋老屋,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繁衍生息所在,多少人儿时甜蜜记忆发生的地方。在年之前,在九岭幕阜山间的旮旮旯旯,在山脚下小溪边,在绿树幽篁的掩映中,到处都是青砖黛瓦马头墙的赣派风格的老屋。
若要子孙享福,就做一栋坐北朝南的屋。做屋,做一栋青砖到顶的好屋是老辈人心心念念的事情,是祖祖辈辈的期盼和梦想!老屋一般坐北朝南,背靠来龙迢远的青山,左右有青龙白虎似的小山护佑,一水环绕在前,小溪流出之处,两岸山嘴紧靠,水不知去向何方,这叫水关紧锁,容易聚财致富。
这样的风水宝地很难找到,于是人们按照风水师的叮嘱,有的堆土成堑遍植树木,以补青龙、白虎的不足;有的墙直门偏改变朝向,以合八卦方位朝向要求。
房屋布局根据财力和家庭家族人口多少决定。最常见的是一家一屋,大门进去就是前厅,左右两边各布置两间厅房,中间安排天井,屋面的雨水引入天井,取四水归堂聚财聚富之意。
天井的两边是厢房,过了天井就是上厅,也叫上堂,上堂靠墙的正中位置安放祖宗牌位或“天地君亲师”牌位,上堂的两边各布置两间上房。天井的四周设置走廊,在正房的两侧建筑厨房、饭厅、厕所、猪圈等附属用房。
如果家族人多,就建造大屋,一进三重、四重,并且向左右两边发展,像白岭镇长冲源信义大屋,就有九个天井,大小房屋近百间。我外婆家的白岭镇大庄塅村钟家上屋,一进四重,三个天井,四个堂前,还有两栋横屋两个天井。
这些大屋有的以房屋的主修者来命名,如白岭长冲源的信义屋、大庄塅的雨托屋、上衫同升村的宫选屋等;也有的按姓氏、方位、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的先后来命名,如徐家大屋、钟家上屋、下新屋、洞下大屋。
比较特别的是一些修建者文学素养很高旧学底子深厚,起的名字富含深刻寓意和文学色彩,如桃里陈家大屋的凤竹堂、黄沙的松竹堂、何市镇的甘棠窝。这些老屋在修建时还会在上堂前屋脊的主梁下放置花岗岩梁托,在上面凿刻主修者姓名,房屋修建时间。
“做屋造船,昼夜不眠。”这句俗语说的是在修建房屋时主修者会很辛苦,白天要合理调配大工小工,检查监督质量,购进各种建筑材料;晚上要记工记账,盘算明天需要哪些材料,工程各个分项和施工现场人手要如何调整,大小工要如何搭配。
因而,主修者在长达几个月或上年的建设期内,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迟,可谓是夙兴夜寐宵衣旰食呕心沥血了!
建设房屋是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头等大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做屋家族和亲族之间来往最频繁最热络的时期。
从用泥土做砖坯开始到砍柴烧砖,到做屋开砌到房屋落成,在整个过程里,所有的亲戚都要帮工送菜。帮工个数的多少,菜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看亲戚关系的远近和平常走动的情况。
像亲兄弟、堂兄弟、姑表舅表兄弟帮工天数会最多,多的会达到二、三十个,甚至四十个以上,男的帮工女的帮厨。送的菜除了瓜果蔬菜外,还要送油炸豆腐和猪肉。
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但却井然有序;厨房里女人们洗的洗切的切炒的炒,锅碗瓢盆叮当作响,饭菜浓郁淳厚的香气扑鼻而来。人们个个都是眉眼带笑喜气盈脸,整个场面充盈着浓烈的喜庆气氛。
建筑房屋是百年大计,必须确保质量力求精美。基础一定挖到硬土层,浮土脏土一律挖走。挖好基坑后,用大小毛石填充基坑,并用石灰砂浆灌满石头之间的空隙,快出地面时,用小石块找平,然后用花岗岩条石(俗称折砖石)成圈砌筑,财力雄厚的砌二层或三层条石。条石的长度宽度厚度一致,正面一般凿平,力求光滑。
条石之上,砌筑青砖(俗称烟砖)。青砖要带水磨平,石灰粘结,每一层砖都要拉水平线,还要吊线检查墙面是否歪斜,确保墙面横平竖直。房屋两端的墙壁一律高过屋面,从屋檐向屋脊成阶梯上升,阶梯角上做成上扬之势,起飞檐翘角之效。这就是俗称的马头墙,既美观漂亮,又起防火功效。
老屋的大门是整座房屋的门脸,主修者会不惜重金进行打造。
大门框一般采用质地坚硬的花岗岩制作,横竖尺寸根据下堂的空间大小确定,四边门框由完整的花岗岩正方体条石制成,条石靠外面的三面全部打凿平整光滑,在左右上门角,用卷边石进行装饰,在卷边石和上门框石的中间面上,会雕刻一些花纹。左右下门框的底部还会向外伸出两个门墩石,方便人们坐着休息。
门槛的高度根据主家的财力而定,房屋做得大做得好门槛也高一点。门片一般做成两扇,用杉木制作,大户人家则用密度硬度都大的红心杉木制作。大门框的上方雕刻或书写一些四个字的吉祥门额:紫气东来、紫徽镇照、明德惟馨、三阳开泰、祥瑞福辏、棣萼重辉等等,有的还在大门内面的上面题写这样的门额,如洞下大屋的“植桂培兰”。
外墙窗户一般采用石头雕花透窗,坚固结实美观大方。上衫宫选屋外墙没有开窗,好像是个特例。室内窗户一般采用木质雕花穿窗。室内的柱子,有木柱有石柱,柱子的底部都有圆鼓形雕花石础,木柱为圆形,石柱为正方形。
厅堂之上的主梁比较粗大,一般雕有花纹,在穿枋和斗枋上也有雕花,但最繁复的当属立柱和檐梁之间象鼻拱和雀替上的雕花。雕花内容繁复多样,有人物、鸟兽、花草、虫鱼、山水、故事等等,但主题一样,都是吉祥和瑞,寓意多福多寿,劝人勤耕苦读、行善积德等等。财力雄厚的大户,石雕木雕齐上,可雕之处尽雕,尤其是室内木雕务求美观精致富丽堂皇。
财力一般的人家,雕花几成点缀,式样平实简朴,但也取到豆腐点卤画龙点睛之效。
在古代民居建筑雕花上素有“北山西,南徽州”的说法,这两地都是石雕、木雕、砖雕三雕齐上,而我们修水的老屋只有石雕、木雕,很难找到砖雕。不知道是不是修水的青砖材质不好,不便于雕刻,还是有其他原因,有待考证。
天井是老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可以把屋面雨水收集起来排出屋外,又可采光通风晒太阳,古人在天井的建造上花了很多心思。天井大多设计为长方形,深度要适中,既不能太深又不能太浅,深了走过不方便,还要增设台阶,浅了雨水稍大就会溅湿天井周边的走廊。
天井中间部分都用花岗岩铺设,四周砌筑排水沟,水沟和预设的排水道相连,天井和天井之间,天井和屋外的水渠或水塘都有排水道。这些排水道四方均用花岗岩石板砌筑,据说古人们还放一些乌龟在这些排水道里,让乌龟去疏通排水道,保持排水道的畅通。
有些天井的四周还会做一圈花岗岩的栏杆或花岗岩的围板,起到安全防护和防止雨水溅湿地面的作用。
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里住,有次去雨托屋玩,看到天井做得非常漂亮,尤其是水沟底非常平,芝麻白的花岗岩中的黑芝麻比芝麻稍大,粒粒分明,立即产生了去踩一踩的冲动。一脚下去,满鞋湿透,还带起一脚污泥,懊悔尴尬极了。
原来是排水沟堵塞,水面上浮满了谷灰和黑色的秕谷,绝像漂亮的大号芝麻花岗岩。
老屋做成两层,底层一丈来高,上层七、八尺高,上层一般不住人,收纳各种杂物,仓库一般设置在两边都是墙壁的走廊上面,因为这里跨度较小,可以承受较大的重量。这样的仓库一般可以收藏几千上万斤稻谷,还有麦子、黄豆、绿豆等杂粮,大户人家则会建筑专门的仓房。
有些大户人家,还在卧室里铺设地板。先将青砖按一定尺寸均匀地放置好,在青砖上安放厚薄均匀的木方,再在木方上铺设较厚的杉木板,那时没有铁钉,板和板之间做好凹凸公母槽,靠这种卯榫结构将木板固定在木方上。
老屋在房屋的后面或左右修建菜园果树园,前门有场院,场院外有池塘。菜园中各色蔬菜一茬接一茬连绵不断,一年四季菜花不谢瓜果飘香,果园里梨花洁白桃花粉红柑橘青绿枇杷金黄,还有池塘里面莲蓬高举芙蕖怒放,鱼游浅水鸭戏荷间,恰似戴石屏描绘的: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这就是修水的老屋,它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时时响彻田园牧歌,你或许在老屋里捉过迷藏打过镖,或许在地坪里玩过老鹰抓小鸡拐过房,或许在老屋的后山上放过牛牧过羊,摘过茶球捡过菇,或许在前面的稻田里插过秧苗割过稻,或许还在池塘水沟稻田里抓过泥鳅黄鳝蛤蟆捉过鱼……
这样的老屋是我们儿时的乐园梦中的天堂!但现在你在修水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难得寻到几栋保存得完好的老屋。所有的老屋好像在一夜之间就消失殆尽了。
外婆家的钟家上屋只剩下一片屋基;雨托屋踪迹全无,屋基上已经长出一片新楼;长冲源的信义屋正屋九个天井仅剩一个,余下的也是墙倒顶塌,全部坍塌也是顷刻之间的事情;我的老家祖居坳口老屋也仅留下一个祖堂和两边残缺不全的屋宇,给人的感觉也是风烛残年苟延残喘摇摇欲坠了!
保存完好的老屋恐怕是寥若晨星了,桃里的陈家大屋是时代的宠儿,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使人稍感高兴。白桥的洞下大屋、白岭戴家湾的晏家老屋、良塘的陈家大屋,架子还在保护尚可。
类似这样的老屋还有一些,期望这些老屋修建者的子孙后代,能对保护老屋开发老屋利用老屋重视起来,深深懂得祖先开基创业的艰难困苦和老屋的来之不易,深深懂得老屋对家族繁衍发展的庇荫,深深懂得老屋是庚续家族优良传统留住乡愁的最好载体,筹集资金进行整修维护修葺一新,再现昔日的辉煌,光大祖先的荣耀。
大量的老屋,已经无可挽救地死亡了,它连墓地都没有。你没有地方去哀悼它祭祀它,为它烧一把黄纸燃几支供香,只能写下这些文字聊作一曲椎心泣血的挽歌。
出品
周斌:现为退线干部。在学校教过书,在机关写过字。蹉跎岁月,一事无成。退线闲居,常以读书码字为乐,但鲜有文章变为铅字。现斗胆一试,借《古城旧梦》平台,结同学同乐之友,求严肃严教之师!
申 明:①作者发稿至《古城旧梦》,则视为授权让《古城旧梦》首发和原创,编辑可以对文章进行修改;②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聊天群,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特别声明:需要投稿的,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4.html